由一个三极管与相应库组成的基本组态放大电路
小信号:IBQ,VBQ变化幅度足够小,可以看作在工作点处呈线性
PD=PL+PC
放大对象:微弱、变化的信号,又称交流小信号
放大的实质:由直流能转为交流能
功能分类:电压增益、电流增益、跨阻增益、跨导增益
输入电阻:若放大器之前为另一级放大器,则该输入电阻为前一级的负载
输出电阻:Ro=v/i
开路电压:vot=−Roion,短路电流:ion
小信号放大器电路一般模型:vot=−ion⋅Ro,Vot为移除负载的输出电压,ion为负载短路的输出电流
对输入、输出电阻的要求:尽量使输入、输出不变
- 输入电压时,Ri>>Rs
- 输入电流时,Ri<<Rs
- 输出电压时,Ro<<RL
- 输出电流时,Ro>>RL
增益
- 电压增益Av=vivo
- 电流增益Ai=iiio
- 互导增益Ag=viio
- 互阻增益Ar=iivo
- 增益转换Av=−iiRiioRL=−RiAiRL
。。。。。。。> 不可用增益间互相推导
负载开路时Av=AvtRo+RLRL=vi(Ro+RL)votRL
负载短路时Ai=AinRo+RLRo=ii(Ro+RL)ionRo
源增益:Avs=AvRs+RiRi,Ais=AiRs+RiRs
具有电抗元件的放大器的增益是频率的复函数:
- A(jω)=A(ω)ejφA(ω)
- A(jω)∣dB=20lgA(ω)
线性失真:频率失真
线性失真:瞬变失真:由于电抗元件电压电流无法突变而引起的失真
非线性失真:由半导体的伏安特性非线性引起,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
分类:
- 双极型:共发射极、共集电极、共基极
- 场效应:共源极、共漏极、共栅极
Ro′:不考虑RD
- 输入电阻:Ri→∞
- 输出电阻:Ro′=rds,Ro=rds//RD
- 电压增益:Av=−gm(Ro//RL)
- 静态工作点:直流通路,电容断路。用于求跨导
- 电路性能:交流通路,电容短路,直流电压接地。用于求输入、输出电阻和增益
- 输入电阻:Ri=1+gmrdsrds+R′L=gm1
- 输出电阻:Ro=Ro′//RD
- 电流增益:Ai=RD+RLRD
- 电压增益:Av=(1+gmrds)rds+RL′RL′
- 输入电阻:Ri→∞
- 输出电阻:Ro=rds//RS//gm1≈gm1
- 电压增益:Av=1+gmR′gmRL′≈1
性能 |
共源 |
共栅 |
共漏 |
Ri |
∞ |
gm1 |
∞ |
Ro′ |
rds |
rds+Rs+gmRsrds |
rds//gm1≈gm1 |
Ro |
Ro′//RD≈RD |
Ro′//RD≈RD |
Ro′//RS≈gm1 |
Av |
−gm(rds//RD//RL) |
gm(rds//RD//RL) |
1+gmRL′gmR′L≈1 |
基本共射放大器
- 输入电阻:Ri=rbe=rbb′+rb′e
- 输出电阻:Ro′=rce,Ro=rce//RC
- 电流增益:Ai=βRo+RLRo=gmrb′eRo+RLRo
- 电压增益:Av=−gmRL′
有源负载放大器
- 电压增益:Av=−gm2rce=−2VT∣VA∣
发射极接电阻的共射放大器
- 输入电阻:Ri=rbb′+rb′e+RErce+RL′+RE(1+β)rce+RL′
- 输出电阻:Ro′=(1+RS+rbb′+rb′e+REβRE)rce+Rs+rbb′+rb′e+RERs+rbb′+rb′eRE,Ro=Ro′//RC
- 电流增益:Ai=βRC+RLRC
- 电压增益:Av=−rbb′+rb′e+(1+β)REβRL′≈−RERL′
- 输入电阻:Ri=1+βrbb′+rb′e
- 输出电阻:Ro′=RS//rbe+[1+gm(RS//rbe)],Ro=RC//rce(1+RS+rbeβRS≈RC
- 电流增益:Ai=−αRC+RLRC
- 电压增益:Av=rbb′+rb′eβRL′≈gmRL′
- 输入电阻:Ri=rbb′+rb′e+(1+β)RE′
- 输出电阻:Ro′=1+βrbb′+rb′e+RS,Ro=Ro′//RE≈Ro′
- 电流增益:Ai=−(1+β)RE+RLRE
- 电压增益:Av=rbb′+rb′e+(1+β)RE′(1+β)RE′
性能 |
共射 |
共基 |
共集 |
Ri |
rbb′+rb′e |
1+βrbb′+rb′e |
rbb′+rb′e+(1+β)RE′ |
Ro′ |
rce |
rce(1+RS+rbeβRS) |
Ro′=1+βrbb′+rb′e+RS |
Ain |
β |
−α |
−(1+β) |
Av |
−gmRL′ |
gmRL′ |
1+gmRL′gmRL′≈1 |
只有源极不与衬底相连时要考虑衬底效应,即源漏间的gmb
η1=gm1gmb1
E/E和E/D MOS放大器:只用N型
- E/E:
- Ro=rds1//Rd,Rd=gds2+gm2+gmb21
- Av=−gmRo
- E/D:
- Rd=gds2+gmb21
- Av=−gmRo
CMOS放大器
- 电流源负载CMOS放大器
- NMOS做放大管,PMOS接成电流源作负载管
- 信号加在PMOS栅极,NMOS栅极接偏置电压作负载管
- 推挽CMOS放大器
- 将电流源负载放大器中的NMOS与PMOS栅极相接作输入端
共栅放大器
- Ri=1+βrbb′+rb′e
- Ai=−αRC+RLRC
- Av=rbb′+rb′eβRL′
共漏放大器
- Av=gm1+gmb1+1/rds1+1/rds2gm1
共集-共射放大器
Ri=rbe1+(1+β1)rbe2
共集-共基放大器
Ri=rbe1+1+β21+β1rbe2
Av=2rbeβRL
达林顿连接
- 同一种导电类型的BJT构成复合管时,前一只BJT的发射极接至后一只BJT的基极,以实现两次电流放大作用;等效为同一类型的BJT
- 不同导电类型的BJT构成复合管时,前一只的集电极接至后一只的基极,以实现两次电流放大作用;等效为与第一只BJT相同类型的BJT
- 要求:
- 两个BJT的电流方向必须统一,内部电机的电流流向不能冲突
- 第二只BJT的发射极必须单独引出,作为相同导电类型等效BJT的发射极,或不同导电类型等效BJT的集电极
复合管电参数
- 电流放大系数:β=β1+β2+β1β2≈β1β2
- 输入电阻:
- 相同类型:rbe=rbe1+(1+β1)rbe2
- 不同类型:rbe=rbe1
复合管的改进
为提高复合管的热稳定性,一般在第二只管的基极与发射极间连接一个穿透电流泄发电阻
由于电路中往往噪声一致,故用差分放大器来消除噪声
共模信号vc=(v1+v2)/2:两信号和的一半,即均值
差模信号vd=v1−v2:两信号差
v1=vc+vd/2,v2=vc−vd/2
电路两边对称,所以在差模输入电压作用下,两管产生等值反向的增量电流,当它们共同流入Rss时,两管增量电流相消,流经Rss的电流不变,因而对差模信号而言,Rss可视为短路。
性能指标定义
- 双端增益Avd=vidvod: 双端差模输出电压对差模输入电压的比值
- 单端输出时差模电压增益Avdi=±21Avd:单端差模输出电压对差模输入电压的比值
- 差模输入电阻Rid=iidvid
- 差模输出电阻:单端输出时,为放大器任一输出端到地的输出电阻,而双端输出电阻则是以两端向放大器看过去的输出电阻,即为两放大器输出电阻之和。(将输入电压短路)
- 共模增益Avc=1+2gmRSS−gmRD
- 共模抑制比:KCMR=∣2AvcAvd∣=∣2AvciAvdi∣
指标计算
- vodi=−gmiRDvidi
电路两边对称,所以在共模输入电压作用下,两管产生等值同向的增量电流,当它们共同流入Rss时,流经Rss的电流翻倍,因而对差模信号而言,相当于接入2Rss。
输入共模信号时输出voc始终为零,所以双端共模增益为零
性能指标定义
- 共模输出电阻:单端输出电阻是任一输出端到地的输出电阻
指标计算
- vodi=−gmiRDvidi
- Avd=rbb′+rb′eβRC≈−gmRC
- Avc=−rbb′+rb′e+(1+β)2REEβRC≈−2REERC
双端输出时的共模抑制比
此时两输出电压不相等,故输出电压包含差模分量
vo=Av(d−d)vid+Av(c−d)vic
KCMR=∣Av(c−d)Av(d−d)∣,Av(d−d)是差模输入电压转换为差模输出电压的增益,Av(c−d)是共模输入电压转换为差模输出电压的增益
失调及其温漂:
- 输入失调电压:VIO=AvdVO
- 输入失调电流:IIO=∣IBQ1−IBQ2∣
- 输入基极电流:IB=(IBQ1+IBQ2)/2
失调模型和调零电路
失调电压电流的温漂
调零电路无法消除温漂
双极性差放的差模传输特性
用理想电流源代替REE
ic1−ic2=IEE2VTvID
vID=0时,iC1=iC2=ICQ=IEE/2
∣vID∣≤26mV时,差模传输特性曲线近似为直线。∣vID∣>4VT=104mV时,差放进入限幅区,其中一管导通,一管截止,但要限制vID。
MOS差放的差模传输特性
iD1−iD2=ISS(VGSQ−VGS(th)vID)1−41(VGSQ−VGS(th)vID)2
vID很小时,差模传输特性斜率为常数gm=vIDiD1−iD2
基本镜像电流源电路
T1接成二极管,T2接成电流源
iC2=IO=(IS2/IS1)iC1=(SE2/SE1)iC1
IR=RVCC−VBE(on)
IO=1+2/βIR
减小β影响的镜像电流源电路
IO=1+β(1+β)2IR
IR=RVCC−2VBE(on)
比例式镜像电流源
IO≈IRR1/R2
IR=R+R1VCC−VBE(on)
Ro=(1+Rs+rbb′+rb′e+REβRE)rce+RS+rbb′+rb′e+RE(RS+rbb′+rb′e)RE
RS=R//(1+β1rbe1)
微电流源
IR≈IE1≈IS1eVBE1/VT
IO=IC2≈IE2≈IS2eVBE2/VT
基本镜像电流源电路
IO=iD2=(W/l)1(W/l)2IR
动态电流镜
开关电流电路
ISS=2IR
差模电压作用
io=gmvid
vod=ioRL′=gmvid(rds2//rds4)
Avd=vidvod=gm(rds2//rds4)
换能器的接入:
- 将换能器的输出有效地输入放大器
- 不影响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
级间连接:
- 隔直流连接:电容耦合
- 直接连接
划分为多个常见电路模型
常用复频率s进行分析,求出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、电流增益、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等关于s的方程
系统传递函数A(s)=X(s)Y(s)=ansn+an−1sn−1+...+a0bmsm+bm−1sm−1+...+b0
A(s)=A0(s−p1)(s−p2)...(s−pn)(s−z1)(s−z2)...(s−zm),A0=anbm称为标尺因子,z为零点,p为极点
一个独立电抗元件对应一对极零点
频率特性:A;频率响应:Y=AX
考虑上下限截止频率时零点往往不及极点,可以忽略
主极点:
- 低频主极点:比其它极点值都大4倍以上
- 高频主极点:比其它极点值都小4倍以上,又称主极点
波特图:
- 幅频特性:以中频段为基准,低频段+20dB/dec,高频段-20dB/dec
- 相频特性:第一个极点相移±45°,第二个极点相移±135°,以此类推
时间常数τ:电路中每一个结点所对应的电容及与之并联的电阻的乘积
开路时间常数法:适用于-3dB高频带宽,计算每一个开路时间常数τoi=RoiCi
- 画出等效电路
- 逐个求解从各电容两端看的等效电阻
- 求解时将电路中其它起高频带宽限制作用的电容进行开路处理,并将独立信号源设为无效
- 求解每个电容的开路时间常数及对应的上限截止频率fHi
- 写出高频段电压放大倍数的传递函数Au(s)=AuM∏1+jf/fHi1
短路时间常数分析法适用于-3dB低频带宽,计算每一个开路时间常数τoi=RoiCi
- 画出等效电路
- 逐个求解从各电容两端看的等效电阻
- 求解时将电路中其它起高频带宽限制作用的电容进行短路处理,并将独立信号源设为无效
- 求解每个电容的开路时间常数及对应的下限截止频率fHi
- 写出低频段电压放大倍数的传递函数Au(s)=AuM∏1+jf/fLi1
放大电路总的传递函数:Au(s)=AuM⋅∏1+jf/fHi1⋅∏1+jf/fLi1
典型频率特性曲线
- AusM˙中频放大倍数
- fL:下限截止频率
- fH:上限截止频率
- Δf:通频带(BW)
常用波特图分析。特点:
分类:
产生原因:
混合π型高频小信号模型
等效模型
参数计算
- gm=rb′eβ
单向化
- 共射截止频率fβ=2πrb′e(Cb′e+Cb′c)1
- 特征频率fT≈β0fβ
开环差模增益:Aod=∞
差模输入电阻:rid=∞
输出电阻:ro=0
共模抑制比:KCMR=∞
一般在原理性分析时,运算放大器都可视作理想的。
- 虚短:uo=Aod(u+−u−),线性工作区域下可以把输入端看作等电位
- 虚断:输入电阻趋近无穷,i+=i−=0,线性状态下可把两输入端看作开路。
- u+>u−时,uo=+UOPP
- u+<u−时,uo=−UOPP
- 虚短不存在,虚断仍存在。
是一个双端口网络
对输入端,可等效为输入电阻
对输出端,可等效为受控电压源或受控电流源
电压放大模型:
- Avo:负载开路时的电压增益
- Ri:输入电阻
- Ro:输出电阻
- Vo=AvoviRo+RLRL
- Av=vivo=AvoRo+RLRL
- 主要由负载影响增益
- 输出电阻越小越好
电流放大模型:
- Ais:负载短路时的电流增益
- io=AisiiRo+RLRo
- Ai=iiio=AisRo+RLRo
- 主要由负载影响增益
- 输入电阻越小越好
放大倍数:
- 电压放大倍数Au˙=Ui˙Uo˙
- 源电压放大倍数Aus˙=Us˙Uo˙
- 电流放大倍数Ai˙=Ii˙Io˙
- 源电流放大倍数Ais˙=Is˙Io˙
- 功率放大倍数AP=PiPo
- 输入电阻Ri
- 输出电阻Ro:负载开路时在输出端加电压源
- 通频带BW:放大倍数不小于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0的1/2时对应的频率范围
放大电路建立正确的静态,是保证动态工作的前提
放大电路的分析主要指直流特性与交流特性的分析,须区分静态与动态,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
-
静态:−μi=0,又称直流工作状态
-
动态:−μi=0,又称交流工作状态
-
直流通路:直流量传递的途径,耦合电容开路
-
交流通路:交流量传递的途径,直流电源和耦合电容短路
分析对象:静态工作点Q:IBQ,ICQ,UCWQ以及UGSQ,IDQ,UDSQ
分析路径:直流通路
分析方法:
- 计算法:画出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,以两个固定电位间的通路为着眼点,根据KVL、KCL列方程
- 图解分析法:
- 双极型:在输入特性曲线上画出静态工作点,得到IBQ,UBEQ,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画出静态工作点,得到ICQ,UCEQ
- 场效应管:在转移特性曲线上画出静态工作点,得到IDQ,UGSQ,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画出静态工作点,得到ICQ,UCEQ
分析对象:Au,Ri,Ro
分析路径:交流通路
分析方法:
- 图解分析法:
- 画出交流通路
- 列出输出回路交流方程
- 在输出特性曲线中画出负载线:过Q且斜率为−RL′1的直线
- 微变等效电路法:微变使得近似线性
- 画出交流通路
- 将三极管用等效模型代替
- 整理出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
- 基于KCL、KVL列方程
结论:
- 交流负载线与直流负载线交于Q
- 直流负载线反映静态时电压电流变化关系,用于确定Q
- 交流负载线反映动态时电压电流变化关系,是交流输入下Q的运动轨迹
- 交流负载电阻RL′:RL′1=RL1+Rc1,故交流负载线更陡
三极管VT:放大作用
负载电阻RC,RL:将变化的电流转化为电压输出
偏置电路VCC,RB,RC:提供直流偏置
耦合电容C1,C2:隔直流,通交流
放大电路的构成原则:
- 与放大管种类匹配的电源极性
- 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Q
- 外加输入信号加在发射结上
- 将交流量转换成电压,输出端须接负载电阻RC
直流负载线的确定方法:
- uCE=VCC−iCRC
-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确定两点VCC,VCC/RC
- uBE=VCC−iBRb
- 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作出输入负载线,两线交点即为Q
交流负载线的确定方法:
- 通过输出特性曲线上的Q点作一条斜率为−1/RL′直线
- 两个特殊点(0,RL′VCE+IC),(VCE+ICRL′,0)
饱和失真:放大电路工作到三极管的饱和区引起的非线性失真
截止失真:放大电路工作到三极管的截止区引起的非线性失真
放大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:工作点Q要设置在输出特性曲线放大区的中间部位
电压放大倍数:Au˙=Ui˙Uo˙=rbeβRL′
输入电阻:Ri=Ii˙Ui˙=RB//rbe≈rbe
输出电阻:Ro=Io˙Uo˙∣RL=∞,US˙=0=RC
源电压放大倍数:Aus˙=US˙Uo˙=Au˙Ri+rSRi
Q点对电路性能的影响:uBE,β,ICEO均为温度的函数
须有IRB1>>IBQ,UB>>UBEQ
直流分析:
- UB=VCCRB2/(RB1+RB2)
- IBQ=ICQ/β
- ICQ=IEQ=(UB−UBEQ)/RE
- UCEQ=VCC−ICQ(RC+RE)
交流分析:
- 电压放大倍数:Au˙=−rbe+(1+β)REβ⋅RL′
- 输入电阻:[rbe+(1+β)RE]//RB′
- 输出电阻:忽略rce的影响:Ro≈RC
直流分析:与共射放大电路一致
交流分析
- 电压放大倍数:Au˙=uo/ui=rbeβR′L
- 输入电阻:Ri=RE//Ri′≈1+βrbe
- 输出电阻:Ro≈RC
特点:
- 同相放大器
- 输入电阻比共射电路小
- 输出电阻与共射电路相同
电压放大倍数:Au˙=rbe+(1+β)RL′(1+β)RL′≈1
输入电阻:Ri=RB1//RB2//Ri′
输出电阻:Ro=RE//1+βrbe+rs′
特点:
- 射极输出器=电压跟随器
- 输入电阻高
- 输出电阻低
组态:
- 共源:相当于共射极
- 共栅:相当于共基极
- 共漏:相当于共集电极
静态分析:
- 计算法:
- UGS=UG−US=−IDRS
- ID=IDSS(1−UGS(off)UGS)2
- UDS=VDD−ID(RD+RS)
- 图解法
交流分析:
- 电压放大倍数Au˙=−gmRL′,RL′=RD//RL,gm=−UGS(off)2IDQIDSS
- 输入电阻Ri=Rg
- 输出电阻Ro=Rd
静态分析:
- UG=RG1+RG2RG2VDD
- ID=IDSS(1−UGS(off)UGS)2
- UGS=UG−IDRS
交流分析:
- 电压放大倍数Au˙=1+gmRL′GmRL′,RL′=RS//RL
- 输入电阻Ri=RG3+(RG1//RG2)
- 输出电阻Ro=RS//rds//gm1≈RS//gm1
动态性能比较表
共模信号:两信号和的一半,即均值
差模信号:两信号差的一半
运放具有放大差模、抑制共模的特点
开环差模增益:Aod=∞
差模输入电阻:rid=∞
输出电阻:ro=0
共模抑制比:KCMR=∞
一般在原理性分析时,运算放大器都可视作理想的。
- 虚短:uo=Aod(u+−u−),线性工作区域下可以把输入端看作等电位
- 虚断:输入电阻趋近无穷,i+=i−=0,线性状态下可把两输入端看作开路。
- u+>u−时,uo=+UOPP
- u+<u−时,uo=−UOPP
- 虚短不存在,虚断仍存在。
深度负反馈
平衡电阻R'在运放足够理想时无效,在实际中有效,R′1=R11+RF1
R1uI−u−=RFu−−uo⇒uo=−R1RFuI
当RF=R1时,uo=−uI,是为倒相器
虚地:同相、反相端电位都为0
- 优点:由于共模信号为0,计算精度高;
- 缺点:反相端电阻即为RI,输入电阻过小
uo=(1+R1RF)uI
当RF=0,R1=∞时,uo=uI,是为电压跟随器
- 优点:输入电阻无穷大(由此可完全获得信号)
- 缺点:不虚地
进行阻抗变换,起电压隔离的作用
uo=−(R1u1+R2u2+R3u3)RF
优点:
uo=(1+R1RF)u+
u+=(R1′u1+R2′u2+R3′u3)RP,其中RP=R1′、R2′、R3′、R′并联
缺点:
uo=R2Rfui2−R1Rfui1
uo1=−R1Rfui1
uo2=(1+R1Rf)R′+R2R′ui2
当R1Rf=R2R′时,uo=R1Rf(ui2−ui1)
缺点:
uo=−RC1∫uidt
uo=−RCdtduI
uo=UTlnRISuI,其中iD≈ISeUTUD
通常用三极管解成二极管,以增大工作区域
uo=−RISeUTUD
特点:
uo=R3R4(1+R12R2)(uS2−uS1)
R1作用:调节增益
uo=−iSRf
负载电阻不变时可视为电流放大电路
- 负载不接地
io=RuS
- 负载接地
io=−R1R2×R3+(R4R3−R1R2)RLuS,其中须避免分母为0。
有源滤波器可以放大信号,负载要求低
滤波器的技术指标:
- 通带增益Auf
- 通带截止频率f0
Auf=1+R1RF
传递函数:A(s)=1+ω0sAuf,其中ω0=RC1
一阶低通
Auf=1+R1RF
传递函数:Au(s)=1+(3−Auf)sCR+(sCR)2Auf
频率响应:Au˙1−(f0f)2+j(3−Auf)f0fAuf
Auf=1+R1RF
并联一阶低通和一阶高通
参考电压VT:使输出电压跳变时的输入电压,又称阈值/门限电压,输入电压小于参考电压时输出正的最大电压,反之则输出负的最大电压
特性:非线性开关特性
普通的开环运放就能构成比较器:e.g.将一个输入端接地,即形成简单的过零电压比较器
对于开环或正反馈运放:
VDZ:稳压管,用于限幅
- 输出电压在[−UZ,UZ]之外时,稳压管被击穿,运放在线性区域工作
- 输出电压在[−UZ,UZ]之内时,稳压管不被击穿,运放在开环区域工作
集成电压比较器往往能和运放互换:
- 运放作比较器时响应较慢
- 比较器作运放时由于不强调线性,信号较大时易失真
输入电压在(UL,UH)内时输出低电平,其它情况输出高电平
UL=R1+R2R2(VCC−2UD)
两半导体用于隔离,以免输出电流过大或输出状态不确定
由窗口比较器、RS触发器和三极管组成
输入 |
输出 |
Rˉ |
TH |
TR |
VT |
Q |
0 |
X |
X |
导通 |
0 |
1 |
<32VCC |
<31VCC |
截止 |
1 |
1 |
>32VCC |
>31VCC |
导通 |
0 |
1 |
<32VCC |
>31VCC |
不变 |
不变 |
特点:阈值电压有两个,即有回差
uo=UZ时:
- 上限阈值:UT+=R1+R2R1UZ
- 下限阈值:UT−=−R1+R2R1UZ
反相输入
同相输入
应用:控制、延时、整形
- 构成要点:
- 工作原理:
- 参数:
- 周期:T=2RTCTln(1+R22R1)
- 占空比:50%
{uo=VCC时,U+=32VCCuo=0时,U−=31VCC
占空比不是50%
t1=32(R1+R2)C,t2=32R2C,T=t1+t2
由比较器和积分器组成
参数分析:
- 幅度:2UZR2R1
- 周期:R24R1R4C